学习资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资源 > 详细内容

热敏灸30年回眸

日期:2021/09/14  点击:1804 次
 

30年回眸

※ 发现现象

热敏灸研究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全国针灸临床是“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灸法萎缩的状况。江西中医药大学灸疗科研团队在临床艾灸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组神奇的灸感现象: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当这些现象发生时,灸疗疗效似乎明显提高,然而现代医学不能解释这些现象。

 

※ 认识规律

陈日新团队普查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近20种病症后发现,这些患者在艾灸时都能不同程度的产生上述特殊灸感现象,尤其以寒证、湿证、瘀证、虚证患者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出现率高达70%以上,当疾病好转或痊愈后,这种灸感现象消失。而健康人出现率仅10%。以上结果表明:灸感现象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疾病状态的高度相关性及气至病所率的高效性。

※ 引发矛盾

针灸学教科书把穴位分为三类:经穴、奇穴、阿是穴。然而产生特殊灸感的“位点”与经穴、奇穴、阿是穴的位置并不重合,并且呈现位置“动态”、“旁开”的特征。产生特殊灸感的位点是穴位吗?如果是穴位,它不在已知穴位位置上;如果不是穴位,疗效却比已知穴位好。这时现有的穴位理论与临床实践发生了矛盾,引起了陈日新团队的困惑与深深思考。

※ 求证经典

团队带着“穴位是什么”的困惑,直溯《黄帝内经》求解。令团队惊讶的是:《黄帝内经》对穴位的论述竞然与临床灸疗实践中的观察结果完全一致!他们深感到中医经典对现代临床的重要指导作用。由此得出结论:艾灸过程中产生特殊灸感的位点不但是穴位,并且是符合《黄帝内经》中穴位原始定义的正宗穴位,是提高灸疗疗效的特异性穴位。

※ 发明技术

团队抓住“灸位”与“灸量”两个关键技术环节,创立了“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的热敏灸技术,这是一项全新的灸法技术。在热敏灸技术中,穴位是动态的功能位点;灸时是个体化与标准化结合的灸时标准;灸疗适应症是以机体是否开启热敏穴位为判断指征;灸感是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辨证施灸变成了辨敏施灸;灸效是与热敏灸感强度、热敏灸感持续时间有关。

※ 检验疗效

采用大样本、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别以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肿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慢性持续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围绕灸位、灸量两个关键问题,对比其疗效差异。结果表明,辨敏施灸疗效明显优于辨证施灸,以消敏时间为度的个体化与标准化结合的施灸时间标准也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施灸时间标准。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开启了一条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灸疗发展新路。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升华理论

陈日新团队基于临床发现的穴位热敏现象,在经典理论依据支撑下,200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专著,首次大胆提出了腧穴敏化论新观点。腧穴敏化论的提出对针灸学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1年,在《中国针灸》发表论文“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再次阐述腧穴敏化新观点。2016年,发表“再论‘腧穴敏化状态说’”,从循证评价、基础研究与理论构建三方面再次论述腧穴敏化状态说。2015年腧穴敏化论引起科技部重视,首次设立腧穴敏化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重大项目研究。基于灸疗热敏现象的普遍性与疗效的相关性及与针刺现象的临床类同性,2008年在《中国针灸》发表文章,提出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新概念,完善了针灸得气理论。2018年在《中国针灸》、《中医杂志》发表文章,明确了艾灸得气的有效条目。2019年,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艾灸得气有了全新的定义与内涵。艾灸得气新概念的提出不仅指导临床提高了灸疗疗效,而且丰富发展了灸疗学理论。

※ 推广应用

2011年9月,在江西南昌开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2012年开办了高安分院,2014年组建江西省热敏灸联盟,目前省内已有40家联盟分院;在省外建立了5家分院,在山东博兴建立了热敏灸肿瘤康复基地;在国外开办了葡萄牙分院、加拿大分院、瑞典分院、突尼斯分院,标志着热敏灸成果的临床规模转化。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共500余医院广泛应用热敏灸技术。美国、日本、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针灸师来我院学习热敏灸技术,国际辐射效应进一步发挥。

※ 基础研究

团队应用红外成像技术及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证实了热敏穴位局部能量代谢明显增强;应用高密度脑电、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证实了热敏穴位的客观性、效应特异性,揭示了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度与穴位热敏化发生密切相关;首次建立了灸疗热敏动物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示了热敏现象的产生与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有关;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提示了热敏现象的发生与大脑神经网络可塑性变化有关。

※ 发展学科

继2006年提出腧穴敏化论新理论后,2008年在《中国针灸》发表论文又提出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新理念,完善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该篇论文代表作获得2012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的殊荣,影响深远。2013年再次出版热敏灸专著,提出了“辨敏施灸”新概念,发展了传统“辨证施灸”的理论。这些灸疗新概念已经写入“十二五”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对提高灸疗疗效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16年发布了热敏灸技术标准,引领了灸疗学的新发展。

※ 专科建设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专病专科的建设。在热敏灸理论的指导下,江西热敏灸医院在针灸、康复、推拿治疗脊柱关节病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哮喘),中风瘫症(偏瘫、面瘫、脊髓瘫),功能性胃肠病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肠病),前列腺病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宫寒性病症(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皮肤病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小儿病症(咳嗽、斜颈),肿瘤化放疗、手术后正气虚证,亚健康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专病特色与疗效优势。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支气管哮喘技术分别于2016年、201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江西中医药大学注重培养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灸学人才,以满足热敏灸高级人才的社会需求。2015年与葡萄牙传统医学院合作,创办了热敏灸系,专门培养葡语国家热敏灸技术人才。2019年与加拿大阿尔伯塔针灸中医学院合作,成立了江西热敏灸医院加拿大分院,开展了系列热敏灸技术培训39场,填补了当地从业者艾灸使用几乎空白的现状,为当地百姓提供热敏灸技术服务2310人次。同时为国外20多个国家与地区培养了大量热敏灸技术人才。

※ 科学普及

科技进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科学普及。2016年,为提高百姓治未病意识,提升百姓健康水平,开展了热敏灸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建立了山东省太保庄热敏灸小镇。2018年在江西高阜镇也建立了热敏灸小镇,同年江西丰城市启动全民热敏灸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在国内已建立10家热敏灸小镇,社会效益重大。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热敏灸小镇,倡导热敏灸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艾灸起来、健康起来、长寿起来、幸福起来。2020年11月,《热敏常灸出奇效-慢病康复新选择》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揭示了热敏常灸新规律,新实践,新成效,将为热敏灸普及化做出新贡献。

※ 热敏灸抗疫

2020年初,江西热敏灸医院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制定了热敏灸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研制了专用热敏灸设备与便携式消烟器,进入隔离病房开展热敏灸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上。出版了《热敏灸防治疫病理论与实践——应对新冠肺炎方案》专著。由世界针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万方医学、中国知网邀请主讲“热敏灸治疗新冠肺炎思路与实践”5场,全球直播,向全球分享了热敏灸技术的抗疫经验。陈日新教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热敏灸智能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中医技术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智能化产品。2017年陈日新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热敏灸机器人原型机;2019年热敏灸机器人——膝动力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金奖;2020年研发出热敏灸机器人样机,目前正在研发产品机。热敏灸机器人的诞生将引领中医艾灸进入标准化、精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远程化、普及化的新时代,助推中医大健康产业新发展。

※ 再攀高峰

让更多的人了解热敏灸,让更多的人使用热敏灸,让更多的人更健康,这是我们的使命!今天,艾草的种植业,艾材的加工业,灸疗加盟的技术服务业,热敏灸机器人的制造业……热敏灸大健康事业与产业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将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再攀高峰!